宏观政策一般指宏观经济政策★◆■◆★■,主要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,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■◆★★★■。科学的宏观调控◆★、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,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■★★◆★■。
习■★★★■: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■◆■◆■、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◆■,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◆■★★★。
从四年前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,强调“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”■■,到今年5月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指出■★“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”,习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★★■■■,始终强调要以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宏伟蓝图★◆,要求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★★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★★★◆◆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★◆。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这一系列改革部署,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,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★★◆◆★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,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。宏观经济治理有别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思想下的宏观经济调控,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、物价稳定◆★■◆★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,而且还着眼于社会稳定、区域协调、绿色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各方面,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■■★■◆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★★■◆■,从作出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”的重要判断,到◆◆★■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的决策部署,再到党的十九大作出“高质量发展”的重要论述,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宏观经济实践★■◆★,我们对经济形势的认知和经济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入■★◆◆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★◆◆,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基本成型★★◆★。
习: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■★◆★★、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,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。
以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为例,我们实施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”等一揽子积极的财政政策★◆★■■,推行“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★★■■★★”◆★“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”等一揽子稳健的货币政策◆◆★■★。两大宏观政策互为补充、协同发力,政府的带动效应和宏观经济治理效果逐步显现。从刚刚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看,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.7万亿元,同比增长5%■■■◆,产业向“新★◆■”向◆■★■“绿◆◆◆■★★”转型态势更加明显■■◆★★。特别是在设备更新、城市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宏观政策措施的带动下,金属冶炼设备、机床数控装置、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以及汽车、家电等相关重点行业均有明显增长◆★◆◆,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出我们宏观经济治理◆◆★★“组合拳”的精准有效◆★。